發布時間:2008-07-11 15:44:38 人氣:0 來源:admin
一、糧食金融屬性明顯
國際熱錢大舉進入資源性商品市場,在商品本身的實物屬性基礎上,越來越多體現出金融屬性,并被金融寡頭控制。有研究指出,美國指數基金進入期貨市場沒有頭寸限制,龐大的資金做多商品期貨,可以使商品的價格完全背離商品供求的基本面。
據新加坡國際企業發展局數據顯示,約900億美元的資金從社會機構、養老金等市場涌入商品期貨市場,導致上升反應的市值升值約600億美元。同時,指數基金管理的資金規模達到1250億美元,對沖基金管理的資金規模接近12000億美元。
年初至今,MSCI全球股票指數下跌8%,但代表農林產業的DAX指數卻逆勢上揚5%。發達國家掛牌的相關農業投資基金在股市如此下跌中,仍然表現良好,這說明投機農產品市場,瘋狂做多的人正賺得盆滿缽滿。
二、農業補貼成幫兇
從上世紀90年代起,美國一直推行鼓勵糧食出口的政策,通過各種補貼擠占其它產糧國的市場份額。因此,大量出口糧食的美國是這輪漲價中最大的受益國。 2007年,美國農場純利潤達到870億美元,比10年前上漲了50%;在今年的糧食漲價風潮里,許多國家已停止出口糧食,美國更將獲得巨大的利益。
而且,這些年來美元大幅貶值,而其它主要農產品出口國如歐盟、澳洲、巴西等地,其貨幣都非常堅挺,中國的人民幣,更有升值的傾向,這無疑又增加了美國農產品的競爭能力。全球糧荒對產糧大國美國的經濟沒有產生太大的負面影響,但對其他國家都很不利。
同時,美國大量的糧食補貼使得低廉的全球農產品價格遠遠低于其價值,這使得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在競爭中喪失優勢,并長期奉行僵化的農業政策,導致這些國家的農業在與制造業和服務業的競爭中完全落于下風。這也意味著,過去絕大多數的投資均置農業于不顧,紛紛涌向第二、第三產業。然而,即便目前開始投資提高農業生產力,也并非可以輕松滿足激增的需求量———昂貴的復墾費用和單產水平的提高,均說明農產品供求失衡的問題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夠解決。
三、生物燃料政策是罪魁
針對糧價上漲的根源問題,來自世界銀行的一份機密報告稱,在全球糧食價格漲幅中,生物燃料的影響高達75%。報告指出,生物燃料生產使糧食不再僅僅是食物,使農民將生產糧食的耕地用作他途,使糧食買賣投機興盛,這些導致了糧食市場扭曲,并使糧價不斷攀升。
世行研究發現,2002年至2008年2月期間,一籃子食品的價格上漲了140%,其中能源和化肥價格上漲,在糧價上漲中所占比重僅為15%,生物燃料的影響作用則為75%。“若非生物燃料推廣,全球小麥和玉米的庫存不會那么明顯地下降,而其他因素導致的糧價上漲則應該較為溫和。”